close

美團沒有邊界:王興踩到瞭互聯網的每一次創新浪潮

來源:倫敦交易員

如果火箭上有個位置,你要做的是趕緊跳上去,而不是計較位置好壞。 ---- VC界格言

富二代學霸:不僅有錢、還努力

出生於1979年的王興,不僅有一位成功的父親:中國的隧道橋梁都使用他傢的水泥,自己也是名學霸:18歲保送清華,畢業後全獎赴美讀博。

18歲剛保送清華的王興,父親王苗是福建知名水泥廠主與地產開發商

王興很早就創業瞭,在他的創業故事裡,最迷人的就是他踩到瞭互聯網的每一次創新浪潮。

2005年推出瞭校內網,團隊沒問題,方向沒問題,但是缺錢:最終成就瞭千橡人人網。

2007年創辦瞭飯否網——不缺錢瞭,產品也沒問題(微信張小龍也是其忠實用戶),但可惜沒把好政治關:最終成就瞭新浪微博。

2010年,王興又創辦瞭美團網。這一次,他不缺錢,團隊沒問題,方向沒問題(本地生活服務),產品也找到瞭突破口(團購),政治上也順應瞭大趨勢(大眾消費的崛起)——終於成瞭。

人生發財靠康波

先提一日本靜岡哈蜜瓜禮盒|日本靜岡哈蜜瓜禮盒批發個有趣的概念,叫做“人生發財靠康波”。

康波指的是一個姓'康'的俄羅斯經濟學傢所提出的經濟學波動理論。

他發現,每一個大的經濟周期都是 50 年左右,存在 4 個階段:繁榮、衰退、蕭條、回升。

世界經濟史上的五輪康波

按照“康”老師的理論,每個大的經濟周期其實是來自於劃時代的科技革命,而每次科技革命大約持續 50 年。

而一個人的事業生涯,幾乎就貫穿一輪康波周期。也就是說,人生其實是在為周期的轉折點做準備:不管是人脈、金錢、還是認知。

那麼,人一輩子能有幾次轉折機會呢?

從下圖可知,在一個康波周期內,還會有數次小周期,比如在信息革命這個康波周期中,就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這兩輪上升階段。

大多數人的事業超不過一輪康波周期,而其可被利用的人生轉折點也就兩三個。

人們一般會在一二十歲的時候錯失第一個機會,在三四十歲的時候抓住第二個機會,而到瞭五六十歲則心有餘而力不足瞭:年近50創業哇哈哈的宗慶後、70多歲從零創業的褚時健絕非一般人。

因此,對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,一輩子可能就隻有一次練手的機會,和一次把握的機會,都錯過瞭也就是錯過瞭。

當然,運氣也很重要,有人把握的第一個機會正好是康波周期的起點。這也是為何BAT 大而不倒,以及為何現在的創業企業背後都有 BAT 的影子?

因為,隻有20年前就創業成功的 BAT 才真正抓住瞭康波周期的起勢,而後面的人隻能抓其後的'小周期'。

42章經提過一句至理名言:“如果火箭上有個位置,你要做的是趕緊跳上去,而不是計較位置好壞。”

有學霸天賦的王興很快就找到瞭屬於他這代人的'周期小火箭',下圖是汪華7年前的思維圖。

但至於如何跳上去這課火箭,用王興自己的話來說:“沒有人能總是踩準步點,但是你可以快速嘗試。”

影響一代VC人的理論

在移動互聯網剛剛興起的2009年,王興就很有前瞻性的預測瞭應用場景的走向,並提出瞭那條著名的“四縱三橫”理論。

王興依靠他的'四縱三橫'模型不斷嘗試新,最後補全瞭物聯網維度,把模型升級到瞭四縱四橫,而 共享單車、外賣和現在的各種新零售,都可以歸結於其中。

在這個理論基礎上,他闡述瞭互聯網的盈利模式:

第一階段是門戶新聞,以當年的搜狐、新浪、網易為代表,盈利模式是靜態地展示無差別廣告。目標客戶是能投放昂貴廣告、且受眾面廣的大型消費企業,比如:主要消費人群與當年的整體網民特征接近的大眾汽車、格力空調。

第二階段是搜索平臺,即搜即得,針對搜索行為展示有針對性的廣告,服務對象涵蓋中小型企業,隻要幾萬元就能買關鍵詞做廣告,一下子將投放門檻降低瞭很多,精準度也高瞭不少,比如說百度的莆田醫院、淘寶的韓版爆款、QQ彈窗的穿越火線。

第三階段是移動終端,通過地理位置和行為偏好對消費者進行更加精準的主動推廣,將廣告營銷的投放門檻降低到瞭街邊的個體戶。現在,不僅人人都是消費者,人人都還可以是廣告主。

一傢典型的美團平臺外賣商戶

本地吃喝玩樂的種類繁多:

* 供給端為非標準化的生活服務,且不可遠距離傳遞;

* 需求端是口味不同的人民群眾,且很難不滿意退貨(除非吃到死蒼蠅…)。

改革開放的前35年,小商戶與本地居民的消費關系並無本質區別,直到移動時代的到來。

畢竟,隻有通過移動端的全民普及(上癮),互聯網巨頭才有可能積累起如此龐大的用戶數據。

對個人數據的搜集越高效,對互聯網企業就越有利。

對企業來說,用戶是由一個個'標簽'組成的'畫像';對用戶來說,互聯網爸爸們也許比自己還更懂自己。

在Facebook身陷'數據門'時,百度CEO李彥宏在與蘋果CEO庫克對話時表示:“中國人更加開放,或者說對於隱私問題沒有那麼敏感,如果說他們願意用隱私來交換便捷性或者效率,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這麼做的。”

這是時代的火箭。

互聯網企業終於能精確掌握用戶的實時位置和消費偏好,無處不在地推送信息流(Feed),為國傢刺激內需。

至於如何跳上這個火箭,王興的選擇是本地生活服務平臺,為用戶提供貨真價實的'Feed'。

來自王興當年的飯否賬號。用它開個玩笑,別當真: )

四條賽道日本熊本草莓禮盒|日本熊本草莓禮盒批發

王興選擇生活服務,這既是基於'四橫四縱'理論的主動選擇,也是對現實的被動接受。

假設互聯網行業有四個賽道,分別是:人與信息連接、人與人連接、人與商品連接、人與服務連接。

而這幾條賽道的發展順序,是與其標準化難度相掛鉤的:

1)信息的結構化程度最高,所以發展最早也最好,這一條賽道目前由百度系領軍著;

2)標準化商品其次,所以有瞭淘寶和京東;而非標品更次之,所以有瞭垂直品類電商、以及現在逐漸普及的二手電商,這一條賽道目前由阿裡系把持著;

3)人是非常復雜難以結構化的,所以才會不斷有各種社交平臺和垂直平臺出現,這一條賽道目前由騰訊系把持著;

4)連接人與服務無疑是最難的且最不性感的一條,不僅供需兩端都是非標準化,而且還得靠幾十萬名'地推中央軍'和'外賣地方軍'拼人海、打野戰、一點一點打江山。這是一條以工程師與產品經理為核心的BAT巨頭們不願放下身段的賽道。

但是,在2010年,前三條賽道已經擠滿瞭,隻剩最後一條賽道尚有新巨頭可能。而王興沒有錯過這個機會。

“他是一臺深度學習機器”,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這樣評價王興,“他做的很多業務,都不是第一個,卻能後來居上,把前人PK掉。”

為啥美團做起來瞭?

切入點:餐飲服務

1)從團購切入,'百團大戰'用真金白銀砸出瞭用戶習慣,同時燒來瞭外人難以模仿的經營復雜度。美團作為當年'百團大戰'的幸存巨頭,繼承瞭倒下同行的這些'遺產':

現在,幾乎已沒人用美團是為瞭看今天哪傢館子打折最狠,但年輕人吃喝玩樂都會想到美團/大眾點評。

2)從餐飲切入,到後面做外賣,把最高頻的服務拿在瞭手裡;在生活服務領域,高頻打低頻就是個真理。

3)從信息切入,把服務做得越來越下沉,連接人與服務,而不是在人與信息的層面和傳統巨頭比拼。世界上的路沒有捷徑,'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'。

4)最後,選對瞭賽道,選對瞭切入方向,還借瞭東風:人口結構紅利

社會的康波:人口結構

為什麼美國的 O2O 服務都發展的不好,而美團可以發展得很好?

除瞭國內當年的線下服務落後等原因,還有一點很重要,就是中國的人口結構:

* 一二線白領賺著發達國傢的錢,享受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廉價勞動服務,這是國內O2O企業的重要紅利。

* 中國城市的高人口、商傢的高密度,消費的高頻次,都可為平臺貢獻大量的內容,而且這個密度還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深不斷提高。而相比美國,隻有紐約的市中心人口超過瞭 500 萬,外賣平臺很難在美式'大農村'生存。Yelp 比不過美團的大眾點評也是此原因。

* 個人主義的普及與傢庭單位的縮小。以前可能是五口之傢,上面可能兩老人還住在一起。而現在更多是兩口之傢,甚至一口之傢的單身汪們。

這背後最大的區別是什麼?

五口之傢時代,母親一般隻出現在兩個地方,一個是廚房,一個是客廳。

所以,那個年代的主要傢庭消費,第一個是廚具與食材,第二個就是沙發、電視。

當今天變成兩口之傢的時候,賣的最好的兩類消費品,一個是傢紡,另一個是個人護理。

而廚具作為傳統意義上的剛需消費品,如今在很多年輕汪的定義裡已成為瞭'生活愛好'甚至是'把妹神器'。

日常實物消費的場景,已經從客廳和廚房,轉移到瞭浴室和臥室。

而日常服務消費的場景,則從浴室和臥室,逐漸轉向瞭客廳和廚房。

回頭看日本,由於城市經濟的成熟和人口結構的變化,讓傢庭變富裕的同時也變小瞭,在過去 30 多年的時間裡面,日本的人均消費漲瞭近8 倍,但是快餐漲瞭接近16 倍。

同樣的,為什麼中國外賣能起來?如果是五口之傢,不太可能一天三頓用外賣的。

但如果是天天加班的白領單身汪,無論是從效率還是經濟成本上來說,都需要外賣。

戰術:以'地推鐵軍'為核心

除瞭微觀的產品能力與宏觀的認知水平,美團能'殺出重圍',也離不開那隻來自阿裡B2B的超強'地面部隊'。

Google一下2014年的美團新聞,‘地推鐵軍’排在前列。

身為互聯網企業的美團,其實是一傢'重'公司,線下團隊占瞭很大比例。

身為互聯網企業的美團,其實是一傢'重'公司,線下團隊占瞭很大比例。

但是,這些揮斥方遒的'書生精英'對如何管理銷售部門、經營線下業務欠缺經驗。

真正在線下打拼江山的,往往是數量多出十倍的大專生,他們常年在外奔波,靠著嘴皮子和兩條腿,用中國本土的接地氣思維解決問題。

一個公司,能單獨做好每一樣很容易,但能夠把兩種遊戲規則都玩得溜的很少見。

美團的邊界,從餐飲殺入酒店、電影、外賣、打車。美團從來沒有變的,是運動式的地面推廣能力。

在同行之間虎口奪食,並非單純“以客戶為核心”。

騰訊的擴張邏輯是騰訊掌握流量,可以分發給投資的企業;而美團的擴張邏輯是美團掌握地面部隊,可以從攜程、藝龍、餓瞭麼、滴滴手中搶下市場份額。

王興說,美團是“以客戶為核心”,其實用戶除瞭吃喝玩樂,也需要讀新聞、玩遊戲、聽音樂,美團為什麼不做“明日頭條”,不去做遊戲?說到底,早年打江山的時候是“槍桿子為核心”,是I Can do it,不是用戶的Need it。

BAT都很重視線下佈局,但無意也無力去做這些臟活苦活,選擇的手段通常是高價收購白手套,打代理人戰爭。

而從不甘當BAT親兒子的美團則一直親力親為的打拼市場。

用美團副總王慧文的話說,“自己花錢去做業務,增速比投資更快,投入產出比更好。”

戰略:從殲滅戰到持久戰

但“打江山”不是蠻幹,美團也有輕重緩急之分。

美團圍繞生活服務的“組合拳”:一部分是高頻業務,是用戶和流量的增長驅動力;一部分是低頻業務,將流量和用戶轉化、變現。

每個打法的節奏是不一樣的。

美團平臺及酒旅事業群總裁陳亮說,相對於外賣需求的“剛性”、“高頻”,酒店旅遊市場低頻,因此:

“酒旅不太適合打大仗,這個戰場就是深山老林,得打具有長期戰略規劃的持久戰”;

“而外賣和電影的市場適合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,它是大平原,散兵遊勇沒用的,一下子就被滅瞭,必須是集中重裝甲、正規軍去突擊猛打,這個是我們對不同戰場的判斷。”

美團已有這樣的雛形——以頻率高低形成的流量過濾器:

第一層,外賣、到店餐飲(團購)是高頻入口;

第二層,酒店旅行等低頻服務消化部分流量;

第三層,到店綜合的長尾需求進一步將剩餘流量變現。

乍一看,這些‘服務於人’的業務性質差別甚大,但其實具有很強的關聯性:

從用戶角度,都是生活服務;從商傢角度,都是交易;從公司角度,都是基於地理位置的本地服務(LBS),技術能力有復用性。

堅守定位:有所不為

但王興也不是什麼都做,他也放棄瞭幾類外界看好的業務:實物商品、電影院線、O2O上門服務。

王興對美團網的定位是“本地生活服務商”。即我們慣常線下消費的KTV、影院、餐飲、美發等。

服務領域的團購毛利很低,由於高度競爭,價格提不上去,做起來吃力不討好。

而2011年是實物團購發展迅猛的一年,像化妝品、服裝的團購,毛利高,很多團購網站將精力放在瞭實物團購上,一度將服務業晾在瞭一邊。

在競爭對手更偏好實物團購的時候,美團網一直堅守服務類團購為交易主流,實物團購基本控制在總交易額的10%以下。王興認為倉儲、配送環節是美團網做不瞭的,也不是美團的價值所在,如果沒有,肯定打不過淘寶,幹脆不做。

當年保有實物團購的原因隻是為瞭培養種子用戶,在美團還沒開站的地方,讓他們體驗美團的服務。等到美團在當地開站,這些人就是第一批種子用戶。

堅守能力:放棄貓眼與O2O

院線票務曾是美團的主戰場。

但2016年5月,美團將貓眼分拆給光線傳媒,原因是'難以縱深'。

美團判斷,貓眼若想深入發展,不能單純停留在票務上,還要與上遊資源合作。而創意產業有所謂的“圈子”,在產業縱深上美團自感鞭長莫及,還不如把主導權交出去。

O2O到傢服務也曾是備受期待的增長重點,但美團在16年2月停止瞭到傢服務。

當時熟悉情況的業內人士稱:

“美大割掉瞭到傢上門,也是想全力在外賣和購物站穩腳跟,對抗阿裡。不要忘瞭,阿裡投瞭58到傢,如果美大在上門到傢領域被越拖越深,戰略失焦,很容易被其他領域的競爭對手分而食之…到傢服務的用戶習慣尚未養成,很長時間都還需要資本來培育市場,若58在下個節點發起補貼或廣告大戰,而美大還在到傢業務上糾結,勢必陷入兩難,顧此失彼…

其實,大日本福岡紅心奇異果|日本福岡紅心奇異果批發眾美團的這個調整可以理解,現在專心做好餐飲和購物,把錢用在刀刃上才是好棋。”

就像滴滴當初花瞭那麼多人力物力,一個個的教司機安裝和使用打車 APP,結果讓司機學會瞭'多部手機,多傢接單',哪裡賺錢去哪裡。

在市場競爭初期看起來特別難的壁壘和優勢,在後期可能就不復存在瞭。

尤其是競爭殘酷的線上消費市場,率先推廣的'先發優勢'常常變成瞭教育市場,為'後來者'做嫁衣。

平臺經濟:緊抓供給端

美團很符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Jean Tirole 對雙邊市場的描述:

a.把交易兩端聚集到平臺上。

b.市場一端會吸引另一端用戶,形成正向循環。

如,美團在初期重金補貼用戶,通過引入需求端,吸引供給端入住。

同時,依靠'地推鐵軍'高速增加有效供給,吸引用戶需求

c.幾乎所有市場都有買賣兩方。但隻有那些用平臺結構影響交易量的,才是雙邊市場。

如,美團將外賣送達時間從 2015 年的 41 分鐘縮短至17年的 28 分鐘,提升用戶端的需求意願。

如,美團提高瞭餐廳廚房的使用效率,提升餐廳端的供給意願。

d.具有正外部性,用戶越多,平臺價值越大。在某個閾值之後,這個正循環效應會越發明顯。

基於對“平臺經濟”的認知,在同行依然停留在'重金補貼用戶'的2011年,王興邀請前阿裡B2B銷售副總幹嘉偉加入美團。

幹嘉偉建議王興,美團前期的增長關鍵在於用供給端拉動需求端:執行“狂拜訪、狂上單”的策略,業績就能好起來。

即便是本地的生活超市,也要把東西采購進來,放上貨架,然後才能吸引客人進來。本地服務也好,淘寶商品也好,都得先把標的物電子化,再來吸引用戶。形式隻差別在:淘寶靠中小賣傢,美團靠地推大軍。

美團最先是'參考'Groupon的形式,一項團購隻賣7天,以饑餓營銷來刺激消費。美團在是否延長期限這一問題上,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。

幹嘉偉的觀點是,供給要有確定性、豐富性,讓消費者知道任何使用用美團都能找到想要的服務。增加有效供給能帶來業績增長,就像淘寶2003年起來的時候,靠的是增加SKU(Stock Keeping Uint,庫存量單位)。

最終美團形成統一觀點:要延期,而且是能延多長就延多長。 一邊是更多的單子堆上來,另一邊單子盡可能不下線,美團的SKU爆發性增長,交易額也隨之爆發性增長,到2016年與點評合並之後,達到團購市場的80%。

平臺效應 ≠ 網絡效應

但是,平臺經濟具有傳統經濟學的規模效應,卻並非一定具有互聯網經濟學的網絡效應。

從 Facebook 到微信,在網絡效應的作用下,我們習慣於看到“贏傢通吃”。

但基於雙邊市場的平臺經濟顯然不是。Uber 雖占據 3/4 的美國市場,有絕對優勢,但競爭對手Lyft依然能以 1/4的市場份額和它抗衡。在國內外賣市場,餓瞭麼和美團則四六開。

原因在於:

微信的壁壘,在於需求端的網絡效應。你之所以用微信,不是因為微信的技術阿裡做不瞭,是因為身邊的朋友都用。而你的加入,又進一步增加瞭朋友們的使用價值。如此正循環,形成網絡效應,再小的競爭優勢也能被迅速放大。

而美團的優勢,在於供給端的平臺效應。它具備規模效應,有越多的騎手或司機師傅,用戶的體驗就越好。但是,用戶數量無法直接影響用戶選擇,你加入不是因為朋友都在,僅僅是因為這個平臺的產品全,服務好。

不過,當平臺經濟達到一定程度後,若規模繼續增加,不僅不能提升用戶體驗,反而成本增加。正如 Lyft 的創始人所說,“規模效應過瞭臨界點就沒用瞭”。

沒有網絡效應,單靠平臺的規模經濟,無法形成壟斷。

因此,護城河不夠深的平臺類公司極具危機感。王興說,“美團這個公司永遠離破產隻有 6 個月時間”。

不過,他還說,“我不太擔心現有的競爭對手”。

這不矛盾。因為顛覆者往往不是出自現有行業,就像沃爾瑪的顛覆者不是 Costco,而是在線賣書的亞馬遜。

帶給美團競爭優勢的平臺經濟,也是它頻繁跨界作戰的原因。

沒有邊界:專註而不專一

與美團一樣,打車平臺本質上也是一個雙邊市場:降低司機的空載率,降低乘客等車時間。

所以,也不難理解美團與滴滴會發生沖突。

42章經曾講過一個故事:

'上個月的一個飯局上,正好有一個人來自滴滴,一個人來自美團,話題自然也就圍繞兩傢近來的競對展開。

滴滴的哥們說,我們本來做的就是路線調配,人是分散運動的,外賣點是固定的,我們能送人肯定也能送外賣。

美團的哥們說,我們本來做的就是路線調配,外賣最講究時效性,多一分鐘都不能等,我們能送外賣肯定也能送人。

全桌大笑,說怪不得你們兩傢能掐起來。'

(圖片由格竹集制作)

美團總是不惜一切代價的打破邊界,因為這些看似孤立的場景背後存在有普世性。

在王興看來,所有場景都是基於LBS串連,到店餐飲能給外賣導流,酒旅能給打車導流,貓眼電影就也能支持共享單車,這個邏輯背後有完整的自證鏈條。

王興有一點或許真比程維想得透徹,大部分的生活服務並沒有可見的壁壘,無論做到什麼樣的規模,隻有橫向打穿才能真正封閉用戶和流量。

飯局雙方為外賣還是打車的技術優越性爭執不下,其實是美團的吃喝玩樂協同需求PK滴滴大出行的垂直整合。

有媒體在采訪中問及“邊界”的問題,王興回答:“萬物其實是沒有簡單的邊界的,我不認為要給自己設限,隻要核心是清晰的。”

汽車之傢的李想說王興“專註而不專一”就是這個意思。

連接人與服務:'雞肋策略'

一旦梳理到這樣的維度,你就知道美團為什麼會做電影、外賣、打車,這就好像谷歌搜索文字以後還要搜圖片、音頻、視頻一樣,隻要連接信息的事情谷歌都會做;

而凡是'高頻的、剛需的,不管利潤高低,隻要連接人與服務,美團都應該做',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說到。她曾投資瞭京東,如今也重倉瞭美團。

能夠阻止王興美團的“壁壘”隻有一個:把毛利潤做低,將供應鏈做透。

在美團、滴滴這類'幹苦活'的平臺經濟體裡,為瞭發揮供應側優勢,不能隻做淺鏈接,對行業的參與程度要足夠深。以餐飲為例,美團點評從提供餐廳信息,到團購交易,再到外賣配送,現在還給餐飲老板提供ERP系統

美團極有可能長期多業務、多支點並存,單個業務凈利率低,所有拼起來才能賺錢,因此美團內部稱其為“雞肋策略”。

美團副總王惠王曾說:‘我們已經愛上含金量低的事兒。一個事情又不怎麼賺錢、又難、又慢,BAT怎麼能看得上。我們專門做雞肋業務,把肥肉留給BAT。’

Amazon for service:服務於惰性

但同樣是什麼都做,王興的美團與賈躍亭的樂視,多元化還是有差異的——樂視的多元化並沒有強相關的業務主線,而美團的多元化始終圍繞著“人”,吃喝玩樂、衣食住行。

上個月,王興接受瞭 The Information 的專訪。

他提出,亞馬遜和淘寶,都是實物電商平臺(e-commerce platforms for goods),而美團的未來是服務電商平臺(an e-commerce platform for services)。可以理解為:Amazon for services.

美團要學習亞馬遜,在高效率、大規模的基礎上維持低毛利,讓競爭對手失去生存空間。“能活下來的低毛利巨頭,本身就是最大的護城河。”

無論是就餐、點餐、看電影、旅遊,還是租車等需求,其用戶基本上都是同一撥人。

美團服務'人'的超我: 與親朋好友的社交需求 - 這是錦上添花

它還服務‘人’的本我:對生活便利的無盡訴求 - 這是雪中送炭

後者的本質是啥?

懶。

而人的惰性常常是創新之源

歷史的玩笑:蝴蝶效應

在王興身上,歷史似乎開瞭幾個玩笑。

I.

在2010年那篇著名的 狗日的騰訊 中,王興抱怨騰訊說,“有什麼業務是騰訊不做的麼”,到現在,美團成為騰訊最重要的“盟友”,美團在重走騰訊的路。

我們終將成為自己討厭的人,這是實用主義者的成長宿命。

II.

另外,如果09年7月烏魯木齊沒有發生那起嚴重的暴力犯罪事件,飯否或許也不會關,那王興可能要跟微博死磕很久,未必會想到做美團;

而飯否的技術合夥人張一鳴也不會離職創業做頭條。而今天的頭條又重新遇到瞭監管問題,跟當年的飯否一樣。

III.

如果沒有11年馬雲揮淚斬衛哲,對阿裡B2B業務大規模整肅,那中供鐵軍也不會解體,銷售副總裁幹嘉偉也不會加入美團做COO,組建美團那支大名鼎鼎的'地推鐵軍';

而阿裡北京區域經理程維也不會被調配到支付寶派往南京BD蘇寧,最終絕望出走創辦滴滴。

IV.

個體的邏輯小於歷史的邏輯。

從某種意義上,一切安排都是好的安排,重點是自己堅持前行。
arrow
arrow

    kmy464gs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